电梯门夹人为何屡见不鲜?安全装置真的合格吗?
2025-06-25

近年来,电梯门夹人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引发了公众对电梯安全性的广泛关注。尽管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性在设计和制造阶段便被高度重视,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屡次发生电梯门夹人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这不禁让人质疑:电梯的安全装置是否真正合格?为何此类问题屡禁不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梯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常见的安全防护机制。现代电梯普遍配备有光幕、安全触板等防夹人装置。其中,光幕是一种通过红外线扫描检测物体是否阻挡电梯门关闭的设备,当有人或物阻挡光线时,电梯门会自动重新开启;而安全触板则是在电梯门边缘安装的一块可活动的机械装置,一旦接触障碍物,便会触发开门动作。这两种装置本应有效防止电梯门夹人事件的发生。

然而,现实中这些安全装置并非万无一失。一方面,部分老旧电梯由于年久失修,光幕灵敏度下降或触板失效,导致安全功能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一些新建项目中的电梯虽为新型产品,但由于安装不规范、调试不到位,也存在安全隐患。此外,电梯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是导致安全装置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物业公司为了节省成本,选择资质不足的维保公司,甚至出现“以换代修”“走过场式保养”的现象,使得电梯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其次,人为因素也是电梯门夹人事件频发的关键。例如,乘客在电梯门即将关闭时强行挤入,或者儿童在电梯门前嬉戏打闹,这些行为本身就存在风险。而在某些公共场所,如商场、地铁站等人流密集区域,电梯使用频率极高,管理人员若未能及时引导乘客有序乘梯,极易引发意外。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电梯故障后未能及时维修,仍在带病运行,进一步加剧了风险。

再者,监管层面也存在一定漏洞。虽然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对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护均有明确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监管力量不足、执法力度不够的问题。部分地区对电梯的定期检验流于形式,缺乏对电梯运行状况的动态监测与评估,导致隐患难以及时发现和整改。

与此同时,电梯制造商和维保企业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部分厂商为了降低成本,在关键部件上使用劣质材料或简化工艺,导致产品本身存在缺陷。而一些维保单位则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障电梯的正常运行。更有甚者,个别企业在事故发生后推诿扯皮,逃避责任,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要从根本上减少电梯门夹人事件的发生,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合力。首先,应加强电梯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出厂质量监督,确保每台电梯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其次,加大对电梯维保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淘汰不具备服务能力的企业。再次,推动电梯智能化升级,推广具备远程监控、故障预警等功能的智能电梯系统,实现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最后,加强对公众的安全教育,提高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因不当操作引发事故。

总之,电梯门夹人事件的频发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技术、管理、监管、人为等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建立起完善的电梯安全管理体系,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电梯这一现代化工具更加安全、高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13880364550 CONTACT US

公司:四川省广大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丰路6号10栋10层2号

Q Q:554237970

Copyright © 2002-2025

蜀ICP备2025142500号-2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880364550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