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商业楼宇、购物中心以及写字楼等公共场所的数量迅速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在四川成都彭州地区,商用电梯数量逐年攀升,年检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在最近一次年度检验中,一项安全隐患问题尤为突出:门锁啮合深度不足成为不合格项目中占比最高的问题。
根据成都市特种设备检验院发布的《2024年度彭州地区商用电梯安全检测报告》,在参与年检的1386台商用电梯中,共有279台未通过检验,其中涉及门锁系统的不合格项目高达153项,占总不合格项目的54.8%。而在这153项中,门锁啮合深度不足又占据了绝大多数,达到了121项,占比约为79.1%。这一数据不仅反映出当前彭州地区部分商用电梯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也暴露出维保单位、使用单位在日常管理与技术维护方面的薄弱环节。
电梯门锁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作用在于确保电梯轿厢门和层门在电梯未停稳或未到达指定楼层时无法开启,从而防止人员跌落井道等严重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相关标准(GB 7588-2003)规定,电梯门锁啮合深度应不小于7毫米,以保证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啮合深度不足意味着门锁咬合不够紧密,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意外开门的风险,尤其是在电梯突然停止或发生故障时,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此外,啮合深度不足还可能导致门锁触点接触不良,影响电梯控制系统对门锁状态的判断,进而造成电梯误动作或停运,影响正常使用。
通过对彭州地区多起门锁啮合不合格案例的分析,专家总结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安装工艺不规范
部分电梯在安装阶段就存在门锁装置调整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啮合深度未能达到国家标准。这类问题往往在初期使用中不易察觉,但随着时间推移,磨损加剧后问题逐渐暴露。
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
维保单位在例行检查中忽视了对门锁啮合深度的测量和调整,甚至有些单位仅进行表面清洁和润滑处理,缺乏对关键安全部件的深入检测。
部件老化或损坏未及时更换
一些老旧电梯的门锁弹簧、锁钩等部件因长期使用出现疲劳变形或磨损,若未及时更换或维修,也会导致啮合深度下降。
人为操作失误
在电梯检修或调试过程中,技术人员未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也可能造成门锁啮合深度调整不当。
针对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和电梯使用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
首先,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电梯年检工作的监督力度,不仅要严格把关年检质量,还应加大对维保单位的抽查频次,督促其履行好主体责任。同时,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复核,提升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其次,电梯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电梯安全管理,定期组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应加强与维保单位的沟通协作,确保每次维保工作都能落实到位。
再次,维保单位需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配备专业检测工具,如专用测深仪等,对门锁啮合深度等关键参数进行精准测量。建议将门锁系统纳入每月重点检查项目,并建立详细的维保档案,便于追溯和监管。
最后,政府可推动电梯智能化改造升级,鼓励和支持老旧电梯加装远程监测系统,实现对门锁状态、运行数据等信息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可第一时间预警并通知相关人员处理,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
电梯安全无小事,门锁啮合深度虽只是一个技术参数,却关乎千家万户的生命安全。彭州地区此次年检暴露出的问题,既是一次警示,也是改进工作的重要契机。只有各方共同努力,严格落实责任,加强技术保障,才能真正构建起一道坚固的电梯安全防线,让人民群众“上下”无忧,安心出行。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