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来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的大背景下,成都市积极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为了减轻居民经济负担、提升居住便利性,成都市政府出台了多项补贴政策,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细则。其中,关于电梯加装的补贴细则不仅涉及资金支持的范围与标准,也对电梯的设计、施工以及使用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不少市民关心的问题之一是:成都通力电梯加装补贴细则中是否对电梯的轿厢扶手高度有规定?
从目前成都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及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财政补贴实施细则》来看,虽然未直接以“轿厢扶手高度”作为独立条款列出,但通过对电梯安装设计标准的引用和规范要求,实际上已涵盖了这一细节内容。
首先,根据成都市现行的加装电梯补贴政策,申请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和地方现行的相关建筑设计、结构安全、消防安全、无障碍设施等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这些标准中,最核心的是《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和《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这两部国家标准对于电梯内部结构,包括轿厢尺寸、开门方式、按钮布置、照明系统、以及扶手设置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
具体而言,《住宅设计规范》第6.4.3条明确规定:“电梯轿厢内应设置便于乘员站立和支撑的扶手,扶手的安装高度宜为0.85m~0.90m。”此外,该规范还强调,电梯应满足无障碍使用要求,因此扶手不仅要设置,还要符合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使用习惯,确保其牢固性、位置合理性和高度适配性。
同时,《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则从安全角度出发,对电梯内部构造提出了更细致的技术要求。例如,该标准指出,在电梯轿厢内壁上应至少设置一个水平扶手,其安装高度应便于乘客在电梯运行过程中抓握,通常建议在距地面0.85米至0.95米之间。这样的高度设定,既考虑了成年人的平均身高,也兼顾了儿童和行动不便者的需求,有助于在电梯突发状况下提供必要的支撑保护。
进一步查阅成都市住建部门发布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技术导则》,也可以发现其中专门提到:“电梯轿厢内部应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扶手装置,扶手安装高度应控制在0.85米至0.95米范围内,且应采用防滑材料制作,确保使用安全。”
这意味着,尽管在财政补贴细则中并未将“轿厢扶手高度”作为单独条目列出,但在实际操作中,若加装电梯项目要通过验收并获得财政补贴,就必须遵守上述相关国家标准和技术导则中的具体要求。如果电梯轿厢未按规定设置扶手或扶手高度不符合规范,极有可能在验收环节被判定为不合格,从而影响财政补贴的发放。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市在推进加装电梯工作中,特别注重对老年群体和残障人士的关怀。因此,在电梯设计阶段,相关部门会重点审查是否具备无障碍通行条件、是否设有语音播报系统、是否配备紧急呼叫设备以及扶手是否科学合理设置等内容。这些细节往往成为决定补贴能否顺利拨付的关键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虽然成都通力电梯加装补贴细则本身没有明确写出“轿厢扶手高度”的具体数值,但通过引用国家及地方标准,实际上已经将其纳入了强制执行的范畴。无论是从安全角度还是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来看,电梯轿厢扶手的高度都应当严格控制在0.85米至0.95米之间,以保障所有居民的使用体验和人身安全。
对于正在筹备加装电梯的小区居民而言,了解并落实这些技术细节至关重要。在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时,务必确认电梯内部布局是否符合国家规范,特别是扶手高度、按钮位置、照明强度等直接影响使用舒适度的要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项目顺利通过审批和验收,最终享受政府提供的财政补贴政策。
Copyright © 2002-2025